竞彩足球app下载,足球竞彩app下载

图片
【全国文明家庭】杨德勋家庭:用纤细蜡笔绘文明画卷
时间:2025-07-09    来源:文明毕节    

  夏日的阳光洒在织金县珠藏镇链子村临街一家蜡染店,“贵州杨晓珍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”的牌匾更增添了力量与温暖。作为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,杨德勋家庭以蜡染画笔,用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,将传统技艺的传承与现代文明的担当融为一体,勾勒出一幅“家和万事兴,艺精德自厚”的动人画卷。

  杨德勋的妻子杨晓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“织金苗族蜡染”传承人,12岁就能独立完成一套衣服从采摘染料植物、画蜡、染色到刺绣的完整工序。“那一套套嫁妆,就像锦鸡的羽毛一样亮堂堂的,全寨子没见过哪家的媳妇有这种手艺。”街坊邻居们赞不绝口。

  成家后,杨德勋夫妇踏实、勤奋,努力经营着小家。在凯里期间,杨晓珍制作的蜡染、刺绣手工艺品很受欢迎,慢慢地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绣娘,受邀参加黔东南州的刺绣比赛,还曾赴日本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示。其蜡染作品《福》在第十二届中国(深圳)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冬季工艺美术精品展“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”获铜奖。

  杨晓珍害羞地说:“这一路,杨德勋一直陪着我,不然我走不出那个落后的小山村。”相互扶持、不离不弃,杨德勋夫妇共同为家庭的幸福努力,让古老的蜡染刺绣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。

  文明家庭的底色,不只源自风雨同舟的默契,更是爱和奉献的传承。1992年,链子村没有学校,孩子们每天要步行几公里的路去镇上读书,脚上的布鞋没多久就磨破了。杨德勋的父亲杨玉华,毅然决定用自己家的土地盖一所村小学。“我们是用一块块石头修起了一所学校,没有教材就到镇小学收旧书,家庭困难的学生都是免费的。”杨德勋回忆。

  父亲办学经历成了杨德勋夫妇宝贵的精神财富。2016年,杨德勋一家放弃了外面优渥的生活条件,毅然回乡创办了蜡染工作室。大儿子从中南大学毕业后,回乡协助创建织金苗族非遗数据库;小儿子从江西服装学院毕业后,专注于蜡染产品的时尚设计。

  “我们希望孩子明白,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赚多少钱,而在于能否为家乡、为民族留下点什么。”杨德勋夫妇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。

  “蜡染藏着苗家的根,更是全民族的文化遗产。”杨德勋用手指轻抚着橱窗里上的蜡染作品,目光坚定而温暖。

  回来后,杨晓珍手把手地教当地的妇女画蜡、刺绣,让她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。跟着她学习技艺的绣娘们,有的解决了孩子的学费问题,有的改善了家庭生活条件。

  杨晓珍多次走进高校传授技艺,清华大学、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及学生慕名而来,同时,还免费对这些学生进行培训。“我们的刺绣、蜡染文化,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会。如果再不传承下去,将来我们的后代想看都见不到了。”杨晓珍质朴的话语,道出了这个文明家庭最淳朴的情怀。

  从深山苗寨走上国际舞台,杨德勋一家用蜡染技艺架起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桥梁,以匠心精神诠释着新时代文明家庭的责任担当,书写着家风传承与文化复兴的壮丽诗篇。(来源:毕节试验区)

  一审:赵来睿

  二审:向滟伶

  三审:罗 婧

  1. 上一篇:
  2. 下一篇:【凡人善举】88岁环保志愿者雷月琴40载守护南明河
责任编辑:罗靖
网站群

主办单位:中共竞彩足球app下载,足球竞彩app下载:委宣传部 省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:竞彩足球app下载,足球竞彩app下载

公安备案号:52038202001015ICP备案号:黔ICP备10003211号

技术支持:多彩贵州网